衛教天地
【一般泌尿科】什麽是泌尿感染(Urinary Tract Infection, UTI)

泌尿道感染(Urinary Tract Infection, UTI),很多人都有憋尿的習慣,但是尿憋久了,小心泌尿道感染就找上身,由於憋尿的關係,使得膀胱在排空時,尿液將下泌尿道中存在的細菌沖掉的機會變少,使得原本在陰道及肛門口的細菌有較長的時間能附著於尿道、膀胱的上皮,當細菌增多至某一數量時,就引起發炎了。

尤其是現代女性因職業的關係,長期憋尿者比比皆是,或是天氣轉涼時,許多人就懶得上廁所,使泌尿道容易受到細菌侵襲,導致泌尿道感染,若水份再喝的不夠,就像堵住的水溝不易維護,況且嚴重的泌尿道感染還可能侵犯腎臟,造成腎盂腎炎,甚至引發敗血症。

一、病因

由於女性尿道短(只有三~五公分長,男性為十六~二十公分)而且直,尿道外口又較寬大,開口在陰道前庭(即陰道口的前方),接近陰道和肛門,因此女性很容易被感染,而罹患泌尿系感染,細菌很容易通過尿道逆行膀胱、腎盂,從而形成泌尿系感染。又因陰道炎、子宮頸炎等婦科疾病,妊娠期、產後、月經期及性生活時性激素變化,均引起陰道、尿道黏膜改變而有利於致病細菌的入侵,這也是女性易患尿路感染的又一原因。所以成年婦女易患尿路感染,發生率高於男性八~十倍。

二、細菌感染原因很多

1. 水份攝取少,導致尿液量少細菌排不乾淨

2. 會陰部清潔衛生不好,例如洗澡、衣物沒洗乾淨

3. 憋尿,或每次排尿時排不乾淨,餘尿的細菌累積

4. 性行為前後沒有把尿液排空

5. 生活緊張、壓力大、熬夜或睡眠品質不好

6. 飲食喜好重口味,特別是辣

7. 含咖啡因飲料<咖啡、茶>,會刺激膀胱

三、泌尿道感染症狀(致病原分類)

  1. 細菌性:如披衣菌、葡萄球菌、徽漿菌、大腸菌、變形桿菌……等等。披衣菌是介於細菌與病毒的微生物,它和病毒一樣寄居在人體細胞內生活,形成一件外衣,進入人體後在細胞寄生,一有機會就脫去「外衣」開始肆虐,這也是臨床上病人發病的時候,在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中有50%以上是由披衣菌引起的,淋菌性尿道炎有60%同時感染披衣菌,其潛伏期約7-14天,甚至長達六星期。
  2. 病毒性:如生殖器單純疱疹病毒、巨細胞病毒等
  3. 原蟲性:如滴蟲、阿米巴蟲等
  4. 黴菌性:如白色念球菌

四、症狀及併發症

1. 淋菌性尿道炎

  • 男性:尿道流膿、灼熱、刺痛、排尿疼痛,可併發輸精管阻塞、不孕症,亦可侵犯眼睛、心臟、骨盆腔等引發嚴重之合併症。
  • 女性:白帶增多,異色異味(80%自覺症狀不明顯),可併發輸卵管阻塞、骨盆腔炎、子宮外孕、不孕症。常會覺得頻尿、排尿時灼熱感、痠痠的、痛痛的、排尿量不多,感覺排不乾淨、嚴重時會有很急尿液感但卻排不出來。

五、治療

引起泌尿道感染的致病原,近十年來並沒有什麼改變,倒是抗藥性的改變比較大,所以,知道每個地區的抗藥性比率是非常重要的。目前建議在對Baktar(撲菌特錠)抗藥性比率超過10~20%的地區,應該用Baktar以外的藥物作為第一線抗生素,目前Fluoroquinolone逐漸成為第一線藥物了,不論是上泌尿道感染或下泌尿道感染,第一線選擇的抗生素是Ciprofloxacin(喜普樂)或Levofloxacin(可樂必妥)。

 

六、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

 

1. 儘量攝取大量水份2000~3000c.c.,使每天排尿量至少有1.5至2公升,因水分可經從尿道系統排到尿道、並將細菌沖到體外,減少感染

2. 增加排尿次數、不要憋尿,因憋尿會使細菌有機會繁殖,而且增加感染機會

3. 洗澡時不要盆浴,採淋浴方式較佳

4. 保持會陰部清潔與乾燥,穿著棉織品內褲為佳,儘量少穿緊身褲

5. 如廁後,應由前往後擦拭

6. 按時服藥治療期間,泌尿道感染的症狀,可能在1-2天的治療後就緩解,但是細菌仍在小便中,故仍需遵照醫生指示,服用完全程抗生素約7-10天,以減少復發的機會

7. 多吃含維生素C的食物,如柑桔類、小紅莓汁、奇異果、櫻桃、健康醋,能減少感染之發生

8. 充足睡眠、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、避免熬夜、抽煙、壓力過大等,有助提升免疫力,降低感染發炎機會